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

義大利之遊的威尼斯1(8月7日,Day7)


這次義大利之旅, 威尼斯是在2013年8月7日早上由旅館出發

我們乘坐遊覽車由住宿的飯店經過長長的橋後, 抵達威尼斯的轉乘港口,下車後,等導遊小姐到達, 是一位台灣長住義大利的女士,隨後搭一艘約20-30人坐的小船, 先往玻璃島Murano.







威尼斯是由118個小島組成,並以 180條水道、378座橋樑聯成一體,
外形像海豚(導遊說像一條魚),城市面積不到7.8平方公里, 但裡面小巷, 
水道緃橫, 聽說很容易迷路。從地圖看出, 義大利連結到威尼斯的道路旁就是港口,
其實最大的島就二個, 形成魚身的構造, 中間最大的S型水道就是great canal, 

 威尼斯建築的方法,先將木柱插入威尼斯下的泥土之中,然後在鋪上一層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。這種伊斯特拉石防水性能極好,是從亞德拉亞海的伊斯特拉運來的。然後在伊斯特拉石上砌上磚,建成一座座建築。由於磚比伊斯特拉石輕的很多,所以不會出現房子嚴重下沉的問題。所以有人說,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,下面是森林。據威尼斯中文網http://www.360weinisi.com/)瞭解,當年為建造威尼斯,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。這樣的房子,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,它不會爛的,而且會越變越硬,愈久彌堅。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·波羅的故居,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,出水後見了氧才朽。

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,就地而取材的石塊,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;在淤泥中,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。


我們坐船先到Murano(玻璃島),(地圖行程1)

船上途中所看到的是威尼斯小島:Isola di San Michele:聖米凱萊島,為威尼斯墳場島,長0.46公里、寬0.39公里,面積0.18平方公里,最高點海拔高度1米,島上的墳場分為猶太教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區域,2001年人口僅11人。

抵達Murano島

在玻璃工廠參觀購物, 大概買了一對水晶金杯, 幾個水晶錶.

購買的金杯與水晶錶,杯子下方請師傅刻上威尼斯的義大利名。


隨後趕著去乘gondola, 搭船前往本島(行程2)。上岸後,步行前往聖馬可廣場,中途參觀了一個教堂(下圖右側,整修中), 前方有威尼斯將軍(Bartolomeo Colleoni)雕像。

聖馬可大會堂 (Scuola Grande di San Marco)聖若望及保祿大殿 (Basilica dei Santi Giovanni e Paolo)
導遊小姐有提到這個將軍將財產捐出, 想將其雕像放在聖馬可廣場, 但因為聖馬可廣場不能放雕像, 威尼斯政府只好將其放在聖馬可大會堂前方。(上圖白色建築)

威尼斯古早是以雨水為水源,因為威尼斯底下為海水,事實上挖井是沒用的,但威尼斯自己設計了雨水收集系統,照片中的井,底下為雨水收集系統供水,大致上井的四周均挖孔,孔下方有大的雨水收集器 ,可依照水平面高低將水灌入中央取水井。

我們穿入威尼斯小巷



經過福爾摩沙教堂Santa Maria Formosa(和台灣沒關係, 只是有formosa字而已)

到了聖馬可教堂,教堂及鐘樓均可購票參觀,導遊小姐特別強調教堂內的彩繪玻璃非常漂亮,她和她先生就是在那裡認識。




走出教堂,不遠處旁就是gondola乘船處, 展開了我們的約24分鐘的 gondola 之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